TCL 平板电视
据悉,近来台湾的液晶电视厂家针对中国国内彩电业者指出的说法——国际品牌大厂与当地业者在大尺寸液晶电视(LCD TV)有近100倍利润的价差,称之为言过其实。分析的主要的原因是在于国际大厂在广告、营销等预算是撒大钱在经营,因此,即便以产品售价扣除材料、生产成本后计算,国际大厂是处在暴利局面,然若扣除营销费用等预算,获利差距应不至有如此大。
同时,台湾液晶电视业者还指出,以台湾32寸液晶电视为例,国际品牌业者售价约在2,000~2,500美元,而白牌业者则在1,000美元左右,约维持1~1.5倍的价差,然国际大厂扣除营销等费用后,一般推估毛利率可维持在3成左右,而台厂则达1成上下,换算成金额,差价仅达5~8倍之多。若大陆彩电业者仍以代工的思维经营品牌,在现今液晶电视品牌百家争鸣的竞争情况下,恐将面临严酷的生存危机。
据联景总经理王鹤伟称,国际大厂由于在营销广告费用大于白牌业者,因此,2者毛利率虽有明显差异,但差距应不至于高得离谱。以美国1月42寸液晶电视为例,二线品牌业者售价约达2,100美元,而国际大厂依品牌与产品规格不同,价格约2,500~3,500美元,平均价差约500~1,500美元。至于毛利率部份,虽然二线品牌采购规模不若国际大厂,恐让材料取得成本高出国际品牌业者,然平均来说,双方FOB差异应不大。而瑞轩协理邱裕平也指出,虽然品牌业者降价求售,看似让白牌业者面临更大的生存困境,然事实上,由于品牌业者调降产品售价后,其与白牌业者的产品价差仍大,因此,各自仍将有各自的消费族群,且液晶电视市场经由品牌业者不断戮力降价,已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,白牌业者若能在成本、通路、订单等掌握控制得宜,仍将有生存空间。
目前,不少业内分析人士都认为,由于液晶电视正值起飞阶段,虽然2006年市场总需求可增长到4,000万台,然充其量仅占整体电视市场约2成,因而吸引IT业者、家电品牌业者、甚至包括面板业者纷投入液晶电视品牌经营。只是,目前除少数具品牌价值的大厂外,其余多数业者的品牌差异性并不大,一旦液晶电视市场发展更为成熟,品牌与白牌业者的产品价差更加缩减,那时后,对于缺乏竞争力的液晶电视厂商,终究难以避免落入淘汰的结局。
(第三媒体 2006-02-17)